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区情概览
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万盛经开区)位于重庆市南部,渝黔两省市交界地带,距重庆主城区73千米,北面、东面与南川区接壤,南面与贵州省桐梓县相连,介于北纬28°44′~29°07′、东经106°45′~107°03′,南北最长41千米,东西最宽23千米,面积565.58平方千米。2018年年末,辖2个街道(万盛、东林)、8个镇(万东、南桐、青年、关坝、丛林、金桥、石林、黑山),42个社区、57个行政村;总人口266748人、100820户;总人口中有汉族、苗族、土家族、布依族、壮族等3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以苗族为主。
万盛经开区地势东高西低,山脉南北伸展;最高点黑山镇狮子槽东侧峰顶(海拔1973米),最低点南桐镇温塘孝子河出境处河床(海拔265米),垂直高差1708米;主要地貌为山地,东部、南部海拔在1000米以上,北部、中部和西部多为海拔500米~800米低山,其间有300米~500米的山丘及山间平坝。区境无较大河流分布,河流多为源短流小的山间小溪河,流域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孝子河等13条。区境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有煤、硫铁矿、石灰岩等,煤炭为主要矿产资源。
万盛经开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降雨丰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冬暖春早,初夏多雨,夏热多伏旱,秋多绵雨,冬季云多日照少,山区立体气候明显。2018年年平均气温17.0℃,较历年(1981—2010年,下同)平均气温偏低1.2℃;年极端最高气温39.0℃,年极端最低气温-1.4℃;年总降水量1333.4毫米,与历年平均降水量相比略偏多4.9%;年总日照时数为1165.4小时,与历年平均日照时数相比略偏多5.0%。
万盛经开区设立于2011年10月,实行“经开区+行政区”体制,享有国家级开发区各类优惠政策,垂直叠加西部大开发、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老工业基地改造四大优惠政策,平面整合重庆两江新区、保税港区等全市八大开发区各项政策,是中国西南地区面积最大、渝南黔北地区唯一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唯一的国家资源型城市旅游转型发展试点区。
万盛是一座工业城市。境内工业已有170多年历史,曾是“三线建设”时期兵工重镇。工业传统优势产业为煤电化工、新型材料、装备制造,新兴产业为医药健康、电子信息、通用航空,正加快建设重庆市煤电化工基地、西南地区玻璃新型材料示范基地、重庆市镁产业基地。
万盛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它是全国唯一的国家资源型城市旅游经济转型试点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主要景区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黑山谷及龙鳞石海景区,网红“打卡”地——梦幻奥陶纪景区。境内有中华民国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国家项目1项、重庆市项目12项、区级项目41项。
万盛是一座运动城市。它是中国羽毛球之乡、国家羽毛球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是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研制工作联系城市、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中国首个定向运动训练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全国极限运动基地、全国运动健康城市、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
2018年,万盛先后获得“绿色亚太2018环保成就奖”、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等荣誉,承办首届中国药品安全技术大会、全市安全宣传工作暨安全文化建设现场会、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现场会、全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国家、市级重大会议活动;在2017年度全国262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中名列第4位,并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上作大会发言。
2018年,万盛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08亿元,比2017年增长6%,增速与全市水平持平。全区农业总产值14.32亿元、增长5.8%,农业增加值9.78亿元、增长2.7%。工业总产值191.84亿元、增长1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增速高于全市5.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7.3%、利税增长15.3%。固定资产投资83.48亿元,增长12.4%,全市排名第1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5亿元,增长7.6%,呈现逐季回暖态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02亿元,同口径增长6.7%。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7573元、14458元,同比分别增长8.3%、8.4%。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7.7%,对GDP的贡献率为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