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区区情概览
璧山区位于重庆西部,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建制,因境内“山出白石,明润如璧”而得名。2014年5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辖区面积914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年底,辖6个街道、9个镇,户籍人口65.16万人,常住人口75.60万人。
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巴渝名邑”美誉,曾出过北宋冯时行、南宋蒲国宝“双状元”及江朝宗、何增元、王倬等翰林。“金剑晴雪、东林晓钟、觉院夜雨、茅莱仙境、圣灯普照、虎峰马迹、凉伞云遮、石泉凝脂”等璧山古八景名载县志。汉代画像石棺、凉亭关摩崖碑刻群质朴生动,露德堂、朝元寺牌坊、何氏百岁牌坊等人文古迹成为重庆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拥有重庆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文庙。晏阳初曾在璧山开展了一场具有典型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乡村建设实验,建立起以璧山为中心、覆盖重庆周边10县1局的华西实验区。抗战时期,吕凤子、潘天寿、赵望云、刘雪庵等知名大家都曾在璧山生活和创作。
区域优势明显。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重庆)科学城和重庆新机场建设的重要节点,承担着建设全市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高质量发展样板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的重要使命。交通方便快捷,成渝、渝蓉、渝遂、九永穿境而过,成渝高铁、地铁一号线通达璧山。合璧津高速、渝遂高速支线、渝昆高铁、成渝中线高铁、兰渝高铁渐次布局。城市配套完备,建有高品质的文化艺术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璧山中学、人民医院等重要城市功能性项目,拥有奥特莱斯、俊豪中央大街、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等各类商业体,能够满足市民不同层次消费需求。
人居环境优美。地处缙云山脉与云雾山脉之间的槽谷地带,森林覆盖率47%,生态优美、气候宜人。拥有秀湖公园、东岳体育公园、秀湖汽车露营公园、观音塘湿地公园、枫香湖儿童公园、古道湾公园等30多个城市公园。恢复重建南门唐城等一批仿古建筑,秀湖水街国际非遗小镇游人如织,传统文化资源得以深度挖掘。城区河湖水系相互连通,海绵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拥有城市湿地20余个,河流生态系统及城市中水实现有机平衡。先后荣获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卫生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等“国字号”名片。
产业支撑强劲。坚持科技创新,建成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为代表的“1+N”技术产业化研究院。启动建设西部(重庆)科技创新小镇,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协同创新。依托璧山高新区重要平台,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截至2020年年底,璧山高新区建成区面积30平方千米,入驻企业1722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25家。大力发展智能经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比亚迪、康佳、中南高科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建成三担湖康养小镇、重医一院护养中心等多层次康养服务机构。
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747.1亿元,同比增长4.8%;固定资产投资308.1亿元,同比增长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7.77亿元,同比增长3.9%;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同比增长38.2%;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4296元、21990元,分别增长5.6%、7.7%。